第一百三十四章兩位大人物的深談
關燈
小
中
大
顯陽殿。
自從央合在家宴那一晚失蹤,離奇死在徽音殿的大火後,仁安太妃的衣食起居便都由碧月來打理了。這麽些天過去了,司官局的人倒是打著殷修華的名頭來問過一次,可要伶俐點的侍女伺候,怎料仁安太妃直言拒絕。
因此,仁安太妃的貼身侍女僅有碧月一人,殿內殿外也少有人走動,顯得頗為冷清。
然而這會子竟有客人來訪,只見劉義隆同仁安太妃坐在榻上,端在案上的香茶卻是不曾少了一星半點,兩人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談。
“陛下似乎每次來我這裏的心情都是不一樣的,不過卻比一年前更像一個帝王了。”
劉義隆聽了這話楞一楞,目光逐漸垂落下來,顧左右而言他,“皇太子長大了。”
“稚氣尚存,怕是還得勞煩陛下繼續用心教導了,直到皇太子心境穩固,明確知曉自己的責任是什麽,才有資格繼承皇位。此時陛下言及儲位傳承,莫不是真的決定要離開了?”
一年前的一次宮宴會面,她便察覺到這個陛下不同以往,不論是言談舉止還是內外氣質,完全不似皇家訓練出來的君王。
而他好似很忌憚沒有子嗣撐腰的她,封號“仁安”,又幾次三番地前來打探“山海鐲”的消息,整個人都是小心翼翼的。
仁安太妃也不知是何緣由致使劉義隆來找她,首次打開天窗說亮話。
“按理來說,陛下的所有決斷都不容外人置喙,然而先帝……不,是你兄長已然仙逝,後宮的嬪妃說到底也只是可憐之人,你若真是不願意寵幸她們,由著外來人偷天換日也好。深宮寂寞,實屬難熬。”
劉義隆陡然擡眸,神情震驚,一臉不可思議的樣子看著眼角遍布皺紋的仁安太妃,問道。
“承林是您的人?”
“不是。”仁安太妃眼神稍微柔和了一些,“你兄長留給你的人必然是忠心耿耿,留心眼是好,也不必費心處處提防。不過,那人終究是外來人,並非劉姓,體內流淌的血液也非正統,該用的藥可得盯緊一點。”
面對著仁安太妃突如其來的猶如長輩般的疼愛,劉義隆有點不知所措,他不知道仁安太妃此番的出謀劃策究竟是為了哪般。
劉義隆鄭重地點頭道,“太妃且安心,此事是由承林盯著的,想來他明白此事的荒誕,不會出錯。”
此後,二人暫時沒有交談了,殿內的氣氛瞬間冷了幾分,隨後外頭的碧月搬來炭,添入了火爐之中。
一杯茶水飲盡,仁安太妃忍不住摸了摸手指上紅了起來的凍瘡,將手縮回了袖中,“陛下,宮外的那個孩子和你一樣,卻又不一樣,他的命沒有你好,可我同時覺著他比你幸運。還能在宮外逍遙自在,越是這樣啊,這人就會閑得發慌,想得多,難免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來。”
宮外之人與仁安太妃有關聯,身份呼之欲出,劉義隆很快便想到顏家樓的顏鈺,年紀輕輕就招攬了不少江湖人士,可惜不願意為朝廷所用。
幾次加官都被他給巧妙地避開了。
劉義隆笑了笑,說出了心中的想法,“有太妃的呵護,他自然是不會有事的。最多兩年的時間,我會帶著沈婕妤離開此地,遠離是非,江山如何與我沒有多大的關系。但是我認為,顏鈺此人並沒有做帝王的天賦,太妃您想看到百姓民不聊生的場景麽?想來是不想的。”
見仁安太妃在靜靜地聽他說話,絲毫不驚訝他說及沈容姬,劉義隆繼續說,“說實話,若不是幾個皇子年紀尚小,嬪妃心思又多,那幾個王爺也不像是表面上平和。我挺怕未來帝王壓制不住這些人的野心,就此辜負了兄長的臨終托付。”
“你好像不是很看好劉劭。”仁安太妃淡淡地開了口,皇太子劉劭相貌英俊,富有才華,唯一不足便是性子上繼承了“劉義隆”的多疑。
想得多了,缺乏果敢,真要到了一定要抉擇的地步,怕是起不了領頭的作用。
“嗯?”劉義隆微微瞇了瞇眼睛,低沈的聲音再度響起,“兄長欽定了長子劉劭,那時候幾個皇子都還不懂事。”
仁安太妃開口道,“武陵王那孩子不錯,家宴那一日,沈婕妤領著那孩子見過了我,那孩子也確實機靈得很,知道該如何取悅長輩。”說著,她雙目泛起了波光,腦海中頓時浮現出武陵王劉駿的身影,那嬌美的面容還真有些像路惠男。
然而也比他母親多生了不少不該有也不該想的心機。
“可是兄長的第三子?”皇室子嗣不少,劉義隆只挑選了部分皇子的資料閱覽,對於劉駿倒是沒有什麽深刻的印象,僅能記住大約是有這麽個人存在。
失聲輕笑了一下,仁安太妃捏了捏眉骨,身心疲勞,莫名其妙地岔開了話題,饒有深意道,“央合死了,陛下該留心了。”
“我知道……奈何查不到任何線索。”劉義隆頭疼道。
“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,若用眼睛去看人,都是一雙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,若用心去看人,大抵也是相差無幾。可再用腦子想一想,嬪妃不會無緣無故爭鬥,陛下的寵愛和手頭的權利是頭號目標,她們沒有理由沖著一個毫無作用的侍女下手。”
此番話登時銜接了劉義隆腦中那根斷了的線,答案有跡可循。好比宮中的手覆蓋不了天下,而宮外的手難以在宮中有所伸展,除卻嬪妃,就剩下幾位太妃了。
劉義隆早就猜測過可能是哪位太妃出手,苦於沒有頭緒,“四位太妃中,您在和我舉例分析,也是唯一一位知曉我秘密的人,基本上可以排除嫌疑。孫太妃向來體弱,不喜出風頭的事,王太妃看樣子是符合條件的,卻是個怕事的人,不太可能會幹這般不要命的事。”
“那麽……”
是那個主動留在了後宮,常伴青燈古佛,從不輕易露面卻在前陣子突然參加家宴的袁太妃?
擺在他書案上的寫有“皇後崩於秋七月,葬於長寧陵”,莫非也是袁太妃所為?
不過預測後事未免太天方夜譚了些,劉義隆旋即掐滅了這個念頭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自從央合在家宴那一晚失蹤,離奇死在徽音殿的大火後,仁安太妃的衣食起居便都由碧月來打理了。這麽些天過去了,司官局的人倒是打著殷修華的名頭來問過一次,可要伶俐點的侍女伺候,怎料仁安太妃直言拒絕。
因此,仁安太妃的貼身侍女僅有碧月一人,殿內殿外也少有人走動,顯得頗為冷清。
然而這會子竟有客人來訪,只見劉義隆同仁安太妃坐在榻上,端在案上的香茶卻是不曾少了一星半點,兩人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談。
“陛下似乎每次來我這裏的心情都是不一樣的,不過卻比一年前更像一個帝王了。”
劉義隆聽了這話楞一楞,目光逐漸垂落下來,顧左右而言他,“皇太子長大了。”
“稚氣尚存,怕是還得勞煩陛下繼續用心教導了,直到皇太子心境穩固,明確知曉自己的責任是什麽,才有資格繼承皇位。此時陛下言及儲位傳承,莫不是真的決定要離開了?”
一年前的一次宮宴會面,她便察覺到這個陛下不同以往,不論是言談舉止還是內外氣質,完全不似皇家訓練出來的君王。
而他好似很忌憚沒有子嗣撐腰的她,封號“仁安”,又幾次三番地前來打探“山海鐲”的消息,整個人都是小心翼翼的。
仁安太妃也不知是何緣由致使劉義隆來找她,首次打開天窗說亮話。
“按理來說,陛下的所有決斷都不容外人置喙,然而先帝……不,是你兄長已然仙逝,後宮的嬪妃說到底也只是可憐之人,你若真是不願意寵幸她們,由著外來人偷天換日也好。深宮寂寞,實屬難熬。”
劉義隆陡然擡眸,神情震驚,一臉不可思議的樣子看著眼角遍布皺紋的仁安太妃,問道。
“承林是您的人?”
“不是。”仁安太妃眼神稍微柔和了一些,“你兄長留給你的人必然是忠心耿耿,留心眼是好,也不必費心處處提防。不過,那人終究是外來人,並非劉姓,體內流淌的血液也非正統,該用的藥可得盯緊一點。”
面對著仁安太妃突如其來的猶如長輩般的疼愛,劉義隆有點不知所措,他不知道仁安太妃此番的出謀劃策究竟是為了哪般。
劉義隆鄭重地點頭道,“太妃且安心,此事是由承林盯著的,想來他明白此事的荒誕,不會出錯。”
此後,二人暫時沒有交談了,殿內的氣氛瞬間冷了幾分,隨後外頭的碧月搬來炭,添入了火爐之中。
一杯茶水飲盡,仁安太妃忍不住摸了摸手指上紅了起來的凍瘡,將手縮回了袖中,“陛下,宮外的那個孩子和你一樣,卻又不一樣,他的命沒有你好,可我同時覺著他比你幸運。還能在宮外逍遙自在,越是這樣啊,這人就會閑得發慌,想得多,難免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來。”
宮外之人與仁安太妃有關聯,身份呼之欲出,劉義隆很快便想到顏家樓的顏鈺,年紀輕輕就招攬了不少江湖人士,可惜不願意為朝廷所用。
幾次加官都被他給巧妙地避開了。
劉義隆笑了笑,說出了心中的想法,“有太妃的呵護,他自然是不會有事的。最多兩年的時間,我會帶著沈婕妤離開此地,遠離是非,江山如何與我沒有多大的關系。但是我認為,顏鈺此人並沒有做帝王的天賦,太妃您想看到百姓民不聊生的場景麽?想來是不想的。”
見仁安太妃在靜靜地聽他說話,絲毫不驚訝他說及沈容姬,劉義隆繼續說,“說實話,若不是幾個皇子年紀尚小,嬪妃心思又多,那幾個王爺也不像是表面上平和。我挺怕未來帝王壓制不住這些人的野心,就此辜負了兄長的臨終托付。”
“你好像不是很看好劉劭。”仁安太妃淡淡地開了口,皇太子劉劭相貌英俊,富有才華,唯一不足便是性子上繼承了“劉義隆”的多疑。
想得多了,缺乏果敢,真要到了一定要抉擇的地步,怕是起不了領頭的作用。
“嗯?”劉義隆微微瞇了瞇眼睛,低沈的聲音再度響起,“兄長欽定了長子劉劭,那時候幾個皇子都還不懂事。”
仁安太妃開口道,“武陵王那孩子不錯,家宴那一日,沈婕妤領著那孩子見過了我,那孩子也確實機靈得很,知道該如何取悅長輩。”說著,她雙目泛起了波光,腦海中頓時浮現出武陵王劉駿的身影,那嬌美的面容還真有些像路惠男。
然而也比他母親多生了不少不該有也不該想的心機。
“可是兄長的第三子?”皇室子嗣不少,劉義隆只挑選了部分皇子的資料閱覽,對於劉駿倒是沒有什麽深刻的印象,僅能記住大約是有這麽個人存在。
失聲輕笑了一下,仁安太妃捏了捏眉骨,身心疲勞,莫名其妙地岔開了話題,饒有深意道,“央合死了,陛下該留心了。”
“我知道……奈何查不到任何線索。”劉義隆頭疼道。
“天網恢恢,疏而不漏,若用眼睛去看人,都是一雙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,若用心去看人,大抵也是相差無幾。可再用腦子想一想,嬪妃不會無緣無故爭鬥,陛下的寵愛和手頭的權利是頭號目標,她們沒有理由沖著一個毫無作用的侍女下手。”
此番話登時銜接了劉義隆腦中那根斷了的線,答案有跡可循。好比宮中的手覆蓋不了天下,而宮外的手難以在宮中有所伸展,除卻嬪妃,就剩下幾位太妃了。
劉義隆早就猜測過可能是哪位太妃出手,苦於沒有頭緒,“四位太妃中,您在和我舉例分析,也是唯一一位知曉我秘密的人,基本上可以排除嫌疑。孫太妃向來體弱,不喜出風頭的事,王太妃看樣子是符合條件的,卻是個怕事的人,不太可能會幹這般不要命的事。”
“那麽……”
是那個主動留在了後宮,常伴青燈古佛,從不輕易露面卻在前陣子突然參加家宴的袁太妃?
擺在他書案上的寫有“皇後崩於秋七月,葬於長寧陵”,莫非也是袁太妃所為?
不過預測後事未免太天方夜譚了些,劉義隆旋即掐滅了這個念頭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